标题: | (1)结合能对于亚硫酸基转移机制之影响(2)嗜热性酵素-醯亚氨水解酵素之反应机制 Binding Energy and the Mechanism of Sulfuryl Group Transfer |
作者: | 杨裕雄 YANG YUH-SHYONG 交通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 |
关键字: | 亚硫酸基;键结能;亚硫酸基转移酵素;硝基酚硫酸盐;酵素催化反应;Sulfuryl group;Binding energy;Sulfuryl group transfer enzyme;Nitrophenyl sulfate;Enzyme catalytic reaction |
公开日期: | 1998 |
摘要: |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及在工业上应用的潜力,嗜热性酵素是近来酵素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从恒温的动物中发现嗜热性酵素,还是非比寻常。从猪肝脏中纯化出来的醯亚氨水解酵素是一个很有特性的嗜热性酵素。此酵素适合催化反应之温度超过摄氏60度,反而较不适合于普通动物之体温下反应。醯亚氨水解酵素催化许多不同醯亚氨的水解或合成,有趣的是,对于不同的受体,此酵素会选择不同的反应状况。例如醯亚氨水解酵素的旋光选择性依受体之不同而异,而且还同时可以受到pH值的影响。醯亚氨水解酵素最适合反应之pH值也因受体之种类而不同,而且与醯亚氨基之pKa有对称的关系。在已知的醯亚氨水解酵素中都含有过渡金属,如锌离子,亦可用Mn2+离子取代,是为催化醯亚氨水解所必需。但是从猪肝或鼠肝纯化出来的醯亚氨水解酵素不需要外加任何金属离子,只有催化水解二氢尿嘧啶及二氢胸嘧啶时例外,而所需要的却是镁离子。以上这些发现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及寻求其反应机制,以了解这些复杂现象的原因及用途。为何一个酵素会需要有如此多样性之变化来催化醯亚氨之水解或合成?其目的是否是要在反应效率上及必须使用众多受体中取得一个平衡?这些问题可从了解醯亚氨水解酵素的反应机制着手。我们曾提出醯亚氨水解酵素可能之反应机制(Yang etal., J Biol Chem 268, 10870, 1993),用来解释醯亚氨水解或合成时,受体之结构与酵素催化反应之相互影响,这个反应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证实。另外,醯亚氨水解酵素之嗜热性是否为演化过程所保留下来的痕迹?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来源的醯亚氨水解酵素,分析其cDNA及氨基酸序列与嗜热性及反应机制之相互关系。这些都希望在本计划进行后,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
官方说明文件#: | NSC87-2113-M009-011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94939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342460&docId=61181 |
显示于类别: | Research Plans |
文件中的档案:
If it is a zip file, please download the file and unzip it, then open index.html in a browser to view the full tex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