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台灣在野勢力政治主張之研究(1949-1970)-以《公論報》、《民主潮》、《民主中國》的自由民主思想為中心
An Inquiry of the Dissidents' Advocacy in Taiwan (1949-1970): By Examples of Gonglunpao, Mingju-Chau and Mingju-Zhungkuo
作者: 薛化元
交通大學共同科
關鍵字: 自由民主;民主思想;台灣;公論報;民主潮;民主中國;政治思想;Liberal democracy;Democratic thought;Taiwan;Kung Lun Pao;Min Chu Chao;Min Chu Chung Kuo;Political thought
公開日期: 1998
摘要: 本研究計畫以《公論報》、《民主潮》、《民主中國》的民主自由思想作為研究的主題,乃是過去申請人對《自由中國》自由民主思想研究的後續發展,在一九五O年代,《自由中國》與《公論報》及《民主潮》、《民主中國》是當時台灣反對勢力主要的一報三刊的代表刊物及報紙,彼此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以原有《自由中國》的研究作為基礎,進而對《公論報》、《民主潮》、《民主中國》的民主自由思想進行研究,將可以更清楚的呈現,在一九四九年以後直到一九六O年代,台灣反對派自由民主思想主張的內涵。在戰後台灣的歷史脈絡或是戰後台灣政治思想史脈絡之中,此一研究的意義更有其特殊性。當時台灣的中央民意代表無法進行改選,在既存的中央民意代表的結構之中,執政的國民黨籍佔了多數,使得反對派的主張在原有的國會之中,基本上完全沒有得到通過的可能,而在中央民意代表機構內的努力,如果不能透過媒體,僅僅靠《立法院公報》等的官方公文書的記載,更與大部份的人民之間無法產生互動,他們的主張也基本上不具有啟蒙的功能。由於沒有進行國會全面改選,使得反對派也無法透過選舉來對人民訴求,更不可能透過選舉把新的民意帶進既有的政治結構之中。在此一狀況之下,言論特別是透過媒體所展現的言論的重要性,就與一般民主憲政體制之下的狀況大不相同。換句話說,以當時反對派的主要媒體,《公論報》、《民主潮》、《民主中國》的自由民主思想作為研究者,將有助呈現當時反對勢力的主要政治訴求的主張,也可以進而提供戰後台灣自由民主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使我們對戰後台灣整體自由民主思想或是自由民主政治訴求的主張的發展有更清楚的軌跡。在另一方面,由於《公論報》是由青年黨籍的台灣省議員李萬居主導,《民主潮》則由青年黨的夏濤聲、朱文伯主導,《民主中國》則是民社黨當時中央黨部的代表刊物。因此,本研究也能豐富一九四九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體制之下的少數派研究。整體而言,本研究透過《公論報》、《民主潮》、《民主中國》民主自由思想主張的研究,一方面有助於對一九四九年以後台灣自由民主思想發展脈絡的釐清與掌握,同時也可以在國際冷戰架構及台灣本土的強人威權體制等歷史時空條件之下,對當時反對派的自由民主主張進行思想史的考察與評價。但至一九七O年代以後,不僅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國際外在的局勢有重大的改變,而在國內整個環境方面,透過中央民意代表的改選,民意已經可以透過選舉與政治之間發生更密切的連結關係,政論主張的歷史意 義已發生改變,不但《公論報》及《民主中國》在國民黨當局的運作之下,退出了政論的市場,《民主潮》雖然繼續出刊,其重要性也大不如前。加上大學雜誌等新一代的政論雜誌陸續出刊,各領風騷,台灣的歷史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關於此一部份則希望在未來的研究計畫再加以處理。
官方說明文件#: NSC87-2411-H004-015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95103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363462&docId=65300
Appears in Collections:Research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