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metadata record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uthor黃紹恆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3T10:41:21Z-
dc.date.available2014-12-13T10:41:21Z-
dc.date.issued2012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98403-
dc.identifier.uri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538307&docId=386686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計劃就所定「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之課題,以三年為期,對臺灣客家族群與樟腦業之關聯,進行通史性質的研究。分成1、清末至日治初期(1860年代-1890年代),2、日治中期(20世紀30年代為止),3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1930年代-1960年代)等3時期。本本次申請亦如第一期計畫,同樣從族群關係的觀點重新審視日治中期臺灣的樟腦生產。由於因華洋商勢力的抽離與日商勢力的進入,臺灣總督府對原住民的政策與專賣制度的施行所代表國家權力的介入、人造樟腦的出現造成臺灣樟腦海外市場的變化及日本國內經濟的變遷,皆使得內山的樟腦生產關係與產銷結構發生變化,此時期的客家腦丁應除下山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外,亦有「二次移民」的情形,即南下前往如高雄杉林、甲仙等樟樹資源仍然豐富的地區繼續製腦。上舉各項要點,皆為本計畫所欲探究之主要內容。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客家委員會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客家腦丁zh_TW
dc.subject樟腦zh_TW
dc.subject族群zh_TW
dc.subject專賣zh_TW
dc.subject理蕃政策zh_TW
dc.subject鈴木商店zh_TW
dc.subject人造樟腦zh_TW
dc.title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三之二):日治中期(至1930年代為止)臺灣客家族群與樟腦業之研究zh_TW
dc.typePlan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zh_TW
Appears in Collections:Research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