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客家族群產業經濟研究:以中港溪流域為例 Hakka's Ethnic Economy in Jhong Gang River |
作者: | 潘美玲 Pan, Mei-Lin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
關鍵字: | 經濟社會學;族群經濟比較研究;台灣社會經濟發展;歷史社會學;客家;econmic sociology;ethnic economy comparative studies;Taiwan's social and economic;Historical sociology;Hakka |
公開日期: | 2009 |
摘要: | 本研究的目的是針對中港溪流域的客家產業經濟變遷,進行從移墾到當代的跨時段,與多層面的經濟分析,針對客家產業經濟歷史分析,細緻化客家產業經營的經濟過程,並從與鳳山、頭前、和後龍溪等流域本群組子計畫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統性地比較,從變遷的歷程中找出變遷的條件與持續的機制,從而回應客家族群經濟的相關議題。
本研究整合當前學術研究成果,並從宏觀整體區域角度,對於中港溪流域的客家產業經濟的歷史與變遷機制提供長時段,多層經濟面向的分析。分三個重要主題:一、粵籍客家移民的生存與生計:根據豐富的歷史材料與研究成果,建構從清末到日治時期,中港溪流域的粵籍客家經濟區域的歷史與空間,包括移民的早期開墾的生態與經濟生活(如經濟單位、性別分工)、市場圈的形成、重要產業的出現,以及與閩南、原住民各族群間在經濟交換上的互動與產業消長的歷史。二、客家族群產業的發展與變遷:包括產業商品鍊的構作,以及不同族群間在不同商品鍊的權力地位角色,並由與鳳山、頭前、後龍區域的資料比較,理解本區域客家族群產業的特色。三、族群文化與經濟產業的辯證:分析本流域客家族群產業「不變」與「變遷」的因素,釐清在地客家族群文化特色與產業發展的機制,以及本區域在歷經台灣工業化與都市化的資本主義發展與當前全球化的衝擊下,在地產業面臨的文化認同與生存生計的辯證關係。
接續第一年所整理的中港溪流域的開拓與漢人往內山拓墾當中的維生方式、社會組織與族群生產分工的關係,第二年將就該流域的產業經濟進行調查,除了稻米和甘薯等普通作物外,農業部分還有茶葉、蔗糖、樟腦、芝麻、香茅。另外興盛一時的礦業、金銀紙業和陶瓷業都是本年度研究重點。 This research fouced on the changes of Hakka's industrial economy in the Jhong Gang River from the first beginning of Han immigrants to the present. This is the first-year research of a three-year project. The major issue is on the survival and existence of Hakka immigrants in this area and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eveloping of economic space. The discussion will be includ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ecology and economic life, the formation of market system, emergence of local industry, and ethnic relations between economic exchange. |
官方說明文件#: | 98-0399-06-05-04-09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101613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833668&docId=304791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