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段馨君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3T10:44:52Z-
dc.date.available2014-12-13T10:44:52Z-
dc.date.issued2010en_US
dc.identifier.govdoc99-02-01-01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100165-
dc.identifier.uri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092857&docId=334099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二十一世紀初在客委會的主導下,客家大戲結合電視、網路的傳播,開啟客家戲曲發展的新途徑。傳統客家戲曲因電視媒體委製客家精緻戲曲而得到傳播新生,本計畫整合戲劇研究(如參考Oscar G. Brockett的書The Essential Theatre《本質劇場》)與視覺文化研究(如參考Nicholas Mirzoeff 的書Visual Culture《視覺文化》),以「改編」(Adaptation)(如參考Linda Hutcheon 的書A Theory of Adaptation《改編的理論》)與「戲劇性」(Theatricality) (如參考Tracy C. Davis 與Thomas Postlewait 合編的書Theatricality 《戲劇性》)為研究主題,探討客家電視台徵選委製民間戲班承製的客家精緻大戲《戲棚戲》。《戲棚戲》為「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於2006年的客家電視戲曲年度大戲,全劇以戲中戲的架構包裝四部民間通俗劇目,本研究將以《門神-秦叔寶及尉遲恭》(原播2006,重播2009 9/7-9/18)、《鬼王鍾馗》(原播2006,重播2009 8/24-9/4)兩齣劇為探討對象。《鬼王鍾馗》是描述唐朝舉人鍾馗如何成為鬼王以及嫁妹的故事。《門神-秦叔寶及尉遲恭》是以唐朝李世民的事蹟為軸線,說明門神的由來。這些通俗的故事,幾乎是兒時記憶小時候拿板凳在戲棚下的回憶,如何被現代電視台的三機錄影、特寫、佈景等現代攝、錄影、重錄,與剪輯技術,以戲劇化的形式來改編與再現(represent)這些古老神怪劇。從「公義的追求」,探討民間編劇及戲劇工作者,如何改編戲劇,加以戲劇性,再現民間故事。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客家委員會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客家戲曲zh_TW
dc.subject電視zh_TW
dc.subject視覺文化zh_TW
dc.subject改編zh_TW
dc.subject鍾馗zh_TW
dc.subject門神zh_TW
dc.subject戲劇性zh_TW
dc.title客家電視台精緻戲曲《戲棚戲》之探討zh_TW
dc.typePlan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zh_TW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1. RRPG99060008.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