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河壩个歌 - 利玉芳詩作之客家書寫研究
The Songs of the River – A Study of Li Yu-Fang’s Hakka Poems
作者: 陳麗珠
Chen, Li-Chu
蔣淑貞
Chiang, Shu-Chen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關鍵字: 利玉芳;客家意識;本土認同;女性形象;Li Yu-Fang;Hakka consciousness;Local identity;Female image
公開日期: 2010
摘要: 本文係探析崛起於80年代的台灣本土女詩人利玉芳,其客家意識的發展脈絡,如何呈現在作品的關懷題材和書寫策略中。 經由文本引述、分析,梳理利玉芳的客家意識在創作過程中的發端與發展,受到當代政治社會環境、女性主義思潮和國家語言政策之影響,其作品書寫策略從獨自吟哦到放聲高歌,再到小調吟唱,分為隱微、激昂和清明三個階段,呈現流動之風格。 198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在威權統治下,其客家意識萌發,將原鄉記憶書寫及對母語的憑弔,藉由同為「他者」的女性經驗書寫,悄悄發出「隱藏的聲音」。1996年第二本詩集《向日葵》出版、受到解嚴之後種種社會運動之影響,其作品的關懷「主體」從女性擴大到族群、環境生態和台灣國際地位等社會現象,客家意識亦轉趨濃烈,開始以母語創作,紀錄大陸尋根之旅的所見所思。2000年第三本詩集《淡飲洛神花茶的滋味》出版,其客家認同明顯在地化,嘗試以客語歌謠書寫記憶中的童年、家鄉和風俗文化,充滿懷舊之情。2010年第四本詩集《夢會轉彎》出版,面對多元化社會的「主體」紛擾,以包容、豁達的心境書寫生活中的人事物,風格溫馨,透露超越現實的「主體合一」之期待。 本文經由分析利玉芳的客家意識在創作歷程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探討其客家書寫策略所認同的內涵是什麼?客家身分與詩中的女性形象從「激進」轉趨「保守」之關係如何? 最後,藉由利玉芳在女性經驗和客家意識之間擺盪的書寫,以不同的語言抒發她對現實生活的關懷,以及當代政治、社會事件的批判,說明作者對改變女性、客家族群和台灣的邊緣位置的期待,以及身為台灣本土客家女詩人,從事創作,不僅具有為傳統女性開創出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方式之意義,亦確立其客家身分之認同與定位。
URI: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9778512
http://hdl.handle.net/11536/46510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1. 851201.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