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李俊昇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LI,JUN-S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馮正民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FENG,ZHENG-MIN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08:08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08:08Z-
dc.date.issued1990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792118021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55175-
dc.description.abstract明膫都會區域的空間結構之發展與組成,有助於都市或都會區的發展政策之擬定。因 此,於都會區域發展的規劃過程中需考慮到組成都會區空間的系統特性與空間結構組 成的異質性。而都市或區域空間結構的觀察與分析方法:總體分析與組成分析,大多 數的研究僅能就其中之一作探討,且其方法論本身有缺失。 國內對於都會區域空間結構的研究,一般多採用多變量分析的方法,惟多變量分析之 方法論本身及解釋上略有缺陷;近幾年來,應用簡單的代數拓撲學之Ω-分析方法來 分析系統結構的實證研究頗多。本研究針對傳統應用多變量統計方法來分析都會區域 空間系統 (空間結構、都市體系等) 的缺點,選用目前算是一種較新的方法論之Ω- 分析方法來分析都會區域的空間結構。 由民國65、70及75三個年度36個研究變數台北都會區域59個研究分區的實證資料分析 ,顯示出應用Ω-分析方法遠較應用多變量分析的WARD'S群落分析方法所得的分群結 果較為穩定且解釋上較為合理。另外,本研究引入門檻值的觀念來分析空間系統組成 份,有助於對各空間系統組成的認識與規劃上的參考。本文參考相關研究所預測的未 來不同年度政策衝擊下的人口及產業活動的分佈,應用Ω-分析方法進行空間系統的 分析;結果顯示出新社區發展計畫對於台北都會區域的空間結構組成的影響變化不大 ,僅相對應的都市化位階產生變化。有關台北都會區域空間系統的背景-交流機制, 初步證實Ω-分析結果的Ω-指標與旅次產生、吸引活動量兩者高度相關。 本研究應用Ω-分析方法所得結果,證實了其實用性;惟Ω-分析方法論與應用上仍 有待更進一步的探討。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都會區域zh_TW
dc.subject空間結構發展分析zh_TW
dc.subject異質性zh_TW
dc.subject多變量分析zh_TW
dc.subject都市化位階zh_TW
dc.subjectQ-ANALYSISen_US
dc.title都會區域空間結構發展分析--應用Q-analysis方法zh_TW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zh_TW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