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道路暴力行為意向之研究 THE STUDY OF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ROAD RAGE |
作者: | 謝智仁 Chih-Jen Hsieh 吳宗修 T. Hugh Woo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
關鍵字: | 道路暴力;侵略性駕駛;計畫行為理論;Road Rage;Aggressive Driving;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公開日期: | 2001 |
摘要: | 由於工商業高度發展與快速經濟成長,導致車輛迅速增加,相對地道路上擁擠與延滯也因應而生,而這種狀況常令駕駛者於駕駛過程中感到挫折,而間接使得駕駛行為具有侵略性,類似這種具有威脅或傷害其他用路人的意圖或行為,我們將之稱為道路暴力。根據美國汽車協會交通安全基金會研究顯示,道路暴力已經成為道路交通安全主要威脅之一,並且有逐年成長的趨勢。反觀國內此問題並未有深入的瞭解,而本研究目的是藉由道路暴力行為意向的分析,探討國內道路暴力狀況,並尋求導致駕駛者道路暴力的可能來源。
本研究應用計畫行為理論來分析道路暴力行為,結合線性結構方程式(LISREL)與駕駛人基本特性進行問卷設計,並以中山高速公路上中壢、湖口、泰安三處服務區休息的駕駛者為樣本進行調查,藉以測量駕駛者道路暴力行為之意向。研究結果發現,計畫行為理論各主要成份可以有效的預測駕駛者道路暴力行為之意向,其中又以感認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向影響為最大;其次為態度,最後為主觀規範。而在感認行為控制中,用路人干擾構面之「駕駛者亂鳴喇叭行為」的影響最大。在態度中,「可疏解壓力與解決所遭遇的交通問題」影響最大。在主觀規範上,「學校教育」則對駕駛者最具影響力。在外在變數的分析上,發現男性駕駛者比女性駕駛者具有較高的道路暴力行為傾向。而年齡越低的駕駛者、曾遭受道路暴力威脅者或曾經使用過道路暴力的駕駛者,在道路暴力行為意向上有較高的傾向。 目錄 i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範圍與對象 3 1.4研究方法 3 1.5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道路暴力問題分析與界定 6 2.1.1侵略性駕駛 6 2.1.2道路暴力 8 2.1.3道路暴力與侵略性駕駛 9 2.2 道路暴力因素分析 12 2.3 駕駛行為理論 16 2.3.1行為觀察法 17 2.3.2心理探測法 18 2.3.3駕駛行為量表 22 2.4 小結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3.1理論基礎 27 3.1.1理性行為理論 27 3.1.2計畫行為理論 29 3.2 研究設計 31 3.2.1問卷設計 31 3.2.2信度與效度 32 3.2.3構面設定 35 3.2.4問卷初測 41 3.3問卷調查規劃 41 3.3.1抽樣架構與樣本數設定 41 3.3.2.抽樣方法 42 第四章 分析方法 43 4.1線性結構關係模式 43 4.2模式架構 43 4.3參數估計 45 4.4線性結構方程式模式評估 46 4.5研究假設 49 4.6模式建構 49 第五章 實證分析 53 5.1樣本特性分析 53 5.2外在變數影響分析 55 5.3道路暴力行為敘述統計分析 55 5.3.1態度結構 55 5.3.2主觀規範結構 58 5.3.3感認行為控制結構 59 5.4道路暴力行為模式分析 63 5.4.1道路暴力行為意向模式分析 63 5.4.2態度模式分析 66 5.4.3主觀規範模式分析 68 5.4.4感認行為控制模式分析 71 5.6小結 75 第六章 道路暴力因應對策 77 6.1感認行為控制 77 6.2態度與主觀規範 79 6.3其它 7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1 7.1結論 81 7.2建議與研究限制 82 參考文獻 83 附錄一 半開放性問卷 87 附錄二 初測問卷 90 附錄三 正式問卷 93 附錄四 道路暴力行為模式殘差圖 96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900423026 http://hdl.handle.net/11536/68693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The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