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投資者購買共同基金選擇因素之研究 |
作者: | 許雅菁 陳光華 吳元功 管理科學系所 |
關鍵字: | 投資者;共同基金;共同基金經理人;選擇因素;選擇模式□ |
公開日期: | 2001 |
摘要: | 國內證券投資信託事業乃配合「引進僑外投資證券計畫」第一階段間接投資政策而開始,共同基金引進國內資本市場始於民國72年8月,國內第一家投信公司「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的成立,而國內投信事業自72年至81年底由四家投信公司寡佔,直至81年底開放新投信設立後,基金數量始快速增加。 近年來台灣與全球景氣減緩,海外基金市場買氣低迷,但各海外資產管理公司在台灣擴張之腳步卻未曾停止,其原因乃是因為台灣近年來的富裕,以及市場的成熟度高,投資人對股市投資、海外基金與投資理財之知識愈來愈充足,因此大型資產管理業者認為台灣市場無論在深度或廣度上均有相當的潛力,未來仍是外國資產管理公司爭相分食的大餅。 由於台灣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當局通過金融六法整頓市場,及對海外基金之態度亦愈來愈開放,加上政府日前宣布開放代客操作業務等,若以美國共同基金規模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高達74.7%,而以台灣89年國內生產毛額7.9兆台幣計之,未來台灣共同基金資產規模可望由目前的1.97兆元達到7.24兆元,顯示仍有龐大的成長空間。 隨著共同基金商品種類及數量之增加,如何在眾多的共同基金中,選擇績效良好的基金,為投資人所關切,尤其在國內股市幾次大崩盤,攸關基金績效表現之管理能力,更為基金投資參考之關鍵指標。因此如何更精確的衡量共同基金經理人之經營管理績效,成為國內共同基金投資人所關心之重要課題。 由於強調經由專業經營管理、專家投資運用,基金經理人儼然成為共同基金之靈魂人物,然而國內共同基金在近年來快速膨脹,人才需求孔急之下,造成許多基金新手被迫匆忙上陣,以及對基金經理人短期績效的要求,使得國內共同基金經理人替換率居高不下,均無形中提高了投資人的成本及風險,更使得投資人之權益受到威脅。 本研究就投資者觀點切入,探討投資者購買共同基金之選擇因素: 在消費實態變數上,投資者購買基金種類以開放式股票型(投資國內)佔最多,其次為國際股票型;在投資方式上以採定期定額居多;在申購方式上以向銀行申購最多,向基金公司申購次之;在持有期間上以1年以上為主,次為7~12個月;在投資經驗上以1~3年最多,其次為3年以上;在投資金額上以1萬元以下最多,1~3萬元次之。在購買動機上以追求長期獲利為主,其次為閒置資金運用,再次之為分散投資風險。在資訊尋求上以報章雜誌最多,其次為親友介紹,再次之為專業書籍。 另就不同的人口統計變數在選擇共同基金屬性上、投信公司屬性上以及共同基金經理人特質變數上分析比較,俾能作為投信業者行銷策略之參考,並整理現行對共同基金經理人相關之法令規範及資格限制等,以助投資者了解基金經理人對共同基金所產生之隱含成本及風險。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900458025 http://hdl.handle.net/11536/69114 |
顯示於類別: | 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