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低高度焊锡接点在高温下生成多孔状Cu3Sn介金属化合物之研究 Formation of Porous Cu3S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High Temperature in Low-bump-height solder joints |
作者: | 林皆安 Lin, Jie-An 陈智 Chen, Chih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所 |
关键字: | 电迁移;介金属化合物;边墙润湿效应;electromigration;intermetallic;side wall wetting effect |
公开日期: | 2013 |
摘要: | 在三维积体电路封装中,焊锡微凸块为一常见的晶片间接合技术。由于微凸块的高度缩减到20 μm以下,焊锡接点在电迁移测试中将很容易转变成介金属化合物。因此介金属化合物接点的性质将越来越受重视。 在本研究中,使用了两种试片:分别为铜铜垫层、镍铜垫层的焊锡接点。两种结构的上端皆有铜柱,其高度约为50 μm。镍铜垫层试片的镍垫层厚约2 μm。焊锡接点的高度约15 μm。测试电流密度为1.45x104 A/cm2 与1.20x104 A/cm2。实际通电温度为185 oC与170 oC。在电性量测上,利用凯文结构来观测焊锡接点在电迁移下电阻变化的情形,在不同的阻值上升阶段做微结构观测。实验结果中发现的一种多孔状Cu3Sn结构,这在过去的研究中是几乎没有报导过的。同时发现镍的添加可以抑制这样多孔状结构的生成。我建立一完整的机制可以用来解释多孔状Cu3Sn的生成原因。同时也运用计算结果验证了机制的可信度。在此研究中发现在低焊锡高度的试片中,在通以高电流密度且高操作温度的条件下,会生成多孔状Cu3Sn。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70151513 http://hdl.handle.net/11536/75363 |
显示于类别: | The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