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新竹科學園區固定污染源排放減量管制策略 Emission reduction control strategies of stationary sources in Hsinchu Science Park |
作者: | 黃秉瑜 蔡春進 簡弘民 工學院永續環境科技學程 |
關鍵字: | 新竹科學園區;ISCST3;空氣污染;減量管制;Hsinchu Science Park;ISCST3;Air pollutant;Emission reduction control |
公開日期: | 2006 |
摘要: |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自民國69年12月15日設立以來,已成功發展為國內外高科技產業重鎮,其污染物的排放特性為濃度低、風量大,主要以揮發性有機物及無機酸鹼為主。現行竹科廠商的空氣污染管制策略是以符合排放標準為主,但是由於產業群聚效應,使得整個園區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很高,對於區內的從業人員及週遭居民造成極大的影響。 本研究以94年科管局核發77家廠商固定污染源許可資料做為ISCST3模式面源及點污染源輸入資料,再由污染物濃度模擬結果推估出園區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上限值,若假設污染為“面源”,則硫酸液滴為252.67噸/年、鹽酸為752.80噸/年、氫氟酸為262.71噸/年、硝酸為520.44噸/年及氨為3511.24噸/年;若假設污染為“點源”,則硫酸液滴為50.97噸/年、鹽酸為213.56噸/年、氫氟酸為34.17噸/年、硝酸為107.54噸/年及氨為449.19噸/年,由此可知相同的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以“面源”方式模擬之結果所推估的污染物上限值較點源方式高很多。由於許可排放量為各廠推估最大產能的排放量,實際排放量應低於許可排放量,若以各廠硫酸液滴、鹽酸、氫氟酸及硝酸實際排放量進行模擬,結果最大小時濃度值分別為5.90、9.76、11.48及0.24µg/m3,皆未超過其個別周界標準50、149、52及103µg/m3,而推估出的排放總量遠低於目前的各污染物排放總量上限值。 本研究針對個別廠商進行模擬,發現各廠所在位置、排放量及煙囪高度為影響最大小時濃度值的主因。若要降低園區空氣污染物最大小時濃度值,最簡單可行的方法即針對該值之最大貢獻者進行排放量削減或要求增加煙囪高度,並不需要對園區所有廠商進行排放量削減或要求增加煙囪高度。而既設廠商若要增加排放量或新設廠商申請排放量時,主管機關可先進行ISCST3模式模擬,瞭解既設廠商增加排放量後或新設廠商所在位置及排放條件對空氣污染物最大小時濃度值之影響,作為核定之依據。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GT009376507 http://hdl.handle.net/11536/80311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Thesis |
Files in This Item:
-
650701.pdf
-
650702.pdf
-
650703.pdf
-
650704.pdf
-
650705.pdf
-
650706.pdf
-
650707.pdf
-
650708.pdf
-
650709.pdf
-
650710.pdf
-
650711.pdf
If it is a zip file, please download the file and unzip it, then open index.html in a browser to view the full tex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