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楊錦釧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Yang Jinn-Chu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3T10:32:26Z-
dc.date.available2014-12-13T10:32:26Z-
dc.date.issued2004en_US
dc.identifier.govdocMOEAWRA0940195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91554-
dc.identifier.uri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036123&docId=197680en_US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計畫之目的係發展一套由國人自行研發適合大區域及小範圍模擬之多含水層系統地下水質量傳輸模式,並藉由地下水污染傳輸現地試驗,輔以實驗室砂箱試驗,推估台灣本土性地下水及污染物傳輸等相關地質參數。其研究結果可作為管理地下水抽取與整治地下水污染之參考工具。 本研究分三年逐步實施,依據工作需求,結合地下水質量傳輸數值計算及現地試驗等相關專家及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執行本計畫研究工作。整體計畫方向之研擬及工作之整合,由國立交通大學土木系楊錦釧教授負責。地下水質量傳輸模式之發展,由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系黃良雄教授與國立交通大學防災工程研究中心蔡東霖研究助理教授負責執行。地下水質量傳輸現地試驗研究,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安系溫志超教授與國立中央大學陳平護教授負責執行。 第一年工作內容著重在地下水質量傳輸數值模式雛型之建立與測試,以及現地水文地質參數試驗,完成之工作項目如下: (一) 地下水質量傳輸模式之發展 1. 評估及選用適合模擬大區域及小範圍之多含水層系統地下水流計算模式。 2. 評估及選用能同時準確計算擴散(diffusion)、對流(advection)以及延散(dispersion)等物理現象之數值方法。 3. 完成適合大區域及小範圍模擬之多含水層系統地下水質量傳輸數值計算模式。 (二) 地下水質量傳輸現地試驗 1. 試驗場址之評估。 2. 地下水監測井之設置。 3. 土壤物性分析。 4. 含水層試驗及水文地質參數檢定。 本年度為計畫之第二年,工作重點在於地下水質量傳輸模式之初步應用與功能改進,並進行地下水質量傳輸實驗室砂箱試驗與現地實驗,以獲得相關傳輸參數。本研究團隊將根據以往豐富專業研究實績,延續過去研究執行經驗,配合委託計畫說明書所載之預期成效,落實完成既定研究工作,並嚴密協調、組織、整合研究成果,以利未來作為管理地下水抽取與整治地下水污染之參考工具。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經濟部水利署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地下水zh_TW
dc.subject質量傳輸zh_TW
dc.subject現地試驗zh_TW
dc.subject數值模式zh_TW
dc.subjectGroundwateren_US
dc.subjectMass transporten_US
dc.subjectin suit experimenten_US
dc.subjectnumerical modelen_US
dc.title地下水質量傳輸模式之發展與現地試驗研究(II)zh_TW
dc.titleThe Developemnt of Groundwater Mass Transport Model and in situ Experiment (II)en_US
dc.typePlan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防災工程研究中心zh_TW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1. RRPG93090361.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