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林靜如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Lin, Jing-R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藍武王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Lan, Wu-W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12-12T02:11:20Z-
dc.date.available2014-12-12T02:11:20Z-
dc.date.issued1992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814118007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hdl.handle.net/11536/57432-
dc.description.abstract興建人行立體設施可有效分隔人車交通,減少車流延滯,確保行人安全。惟台北市 部分人行立體設施使用率偏低,無法達到改善人車衝突的目的外,維護不善的結果 更易形成治安死角。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使用率預測模式,並研擬改善策略,實 為值得研究之課題。 經本研究調查,人行地下道之平均使用率較高,但變異較大。主要原因係穿越地下 較人行陸橋不費力,普遍受行觀迎;但部分地下道管理不善,又會使行□足不前。 調查中亦發現,凡穿越道路較寬、干擾車流量愈大之地點,主要幹道交叉路口或地 下道管理完善者,使用率均高。反之,使用率均低。由人行陸橋使用率預測模式校 估結果發現干擾行人車流量、行人量、車行方式及出入口設計不良等變數較顯著, 其中車流量為行在選擇使用人行陸橋或平面穿越時,最重要之考量因素。由人行地 下道使用率預測模式之校估結果發現,干擾行人車流量、行人量、高程差、路寬及 衛生條件不良等變數較顯著,其中衛生條件良否係決定行人使用人行地下道意願之 最重要因素。 比較「行人違規講習車」專案實施前、後之使用率發現,實施後使用率皆明顯提高 ,且有警察在場執法之效果明顯大於無警察在場執法者,說明該專案的確成效顯著 。 構建人行陸橋與地下道二組選擇行為模式,結果顯示「穿越時很安全,不會發生交 通事故」、「穿越時體力耗費少」、「隨時可穿越,不必長久等候車輛與號誌」及 「穿越時容易辨認方位,不會迷失方向」等四項服務指標為行人決定選擇人行陸橋 或違規穿越之顯著因素。「穿越時很安全,不會發生交通事故」、「穿越時不會發 生犯罪行為(如人身騷擾、搶奪、扒手)」、「穿越時容易辨認方位,不會迷失方 向」、「有遮陽避雨設施」及「穿越設施衛生條件良好,無積水及垃圾堆置」等五 項服務指標則為決定行人選擇地下道或違規穿越之顯著因素,可供作設計人行陸橋 及地下道之重要參考。 #9302744zh_TW
dc.language.isozh_TWen_US
dc.subject立體設施zh_TW
dc.subject使用率zh_TW
dc.subject預測模式zh_TW
dc.subject運輸zh_TW
dc.subject交通zh_TW
dc.subject交通工程學zh_TW
dc.subjectTRANSPORTATIONen_US
dc.subjectTRAFFIC-SCIENCEen_US
dc.subjectCOMMUNICATION-ENGINEERINGen_US
dc.title臺北市人行立體設施使用率調查與預測模式之建立zh_TW
dc.titleSurvey and forecast models on the usage of grade pedestrian facilities in Taipei City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contributor.department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zh_TW
顯示於類別: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