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二十世紀初中國/台灣現代性論述的政治性重探:視覺?革命?精神分析(I)
The Political Retreat of the Modernity Discourse in Early 20th Century China and Taiwan: Visuality, Revolution, and Psychoanalysis (I)
作者: 劉紀蕙
LIU CHI-HUI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關鍵字: 現代性;精神分析;政治哲學;倫理;視覺性;革命
公開日期: 2005
摘要: 這個研究的背景是我過去十餘年對於精神分析理論、精神分析輸入中國的研究, 以及我對於中國與台灣現代性論述的思考。現代性論述持續是我關注的焦點,精 神分析輸入中國,透過了大眾化與通俗化的媒介轉向,扣合了現代性論述中所牽 連的國家主義思想、開刀革命論述、群體與集體意識、進化與頹廢的對比,引發 了我我的好奇。近年來,透過對於克莉絲蒂娃的研究以及歐陸當代政治哲學的閱 讀,使我希望能夠重新閱讀與討論中國二十世紀初期牽涉精神分析論述的文本中 所呈現的政治與倫理問題,並希望同時處理此精神分析論述所對應的革命意識以 及牽引的視覺再現修辭。 在二十世紀初期,心的創傷、心的健康、心的變態、頹廢意識,是相應發生的關 連概念。也就是說,頹廢意識是對應於文化生理有機論所引發的「退化論述」, 而在當時成為一種認知模式,藉以界定、辨識、標誌與排除屬於頹廢的文藝形式 與思維模式。生理有機論的進步與頹廢這兩個對立而相生的面向展現出中文翻譯 脈絡之下對於「心」的論述式政治操作。我要著重「心」(psyche)的問題,原因 是中國早期將「精神分析」翻譯為「心的分析」,在中文的脈絡之下,「心」是屬 於理與意志的精神層面,也屬於情感層面,其實更是語言的構築,論述的依托。 在現代化的歷史條件與論述脈絡之下,「心」成為建立「內在性」(immanentism) 的意識型態修辭,以及區隔我他的法則。 我將以二十世紀初期精神分析的論述如何呈現各種我他區隔的修辭,以及內在性 的建立,作為本計畫探究的主軸,並旁及此論述所對應的革命意識與視覺再現。 1. 有關內與外、群與己、進步與退化:有關諾德(Max Nordau) 「退化 理論」(Entartung, Degeneration) 所延伸之病態與頹廢理論,周揚和胡 秋原翻譯的弗理契的<弗洛伊特主義與藝術>以及其他群體心理學 的翻譯與討論所呈現了特定的敵我內外群己的界線,以及其中的視覺 修辭。 2. 有關一與多:探討柏格森理論所引發的討論,尤其是有關一與多的問 題,可以以張東蓀先後翻譯的柏格森的《創化論》(1919 年)與《物質 與記憶》,以及1922 年《民鐸》雜誌出版的「柏格森專號」為切入點, 以及此接收所對應的革命論述。 3. 有關社會文化的生之欲與死之欲,以及再現:張東蓀在四十年代所寫 成的《理性與民主》中所提出了「死的威脅」夢結說與「生之威脅」 夢結說,並以「死之威脅」替代性慾,來解釋原始文化起源的問題, 以及在《語言與文化》一書中所探討的語言問題,如何透露了張東蓀 對於社會文化的生之欲與死之欲,以及再現問題的思考。 我也要於此計畫後半期探討台灣同時期所出現的精神分析論述之同樣問題。
官方說明文件#: NSC94-2411-H009-017
URI: http://hdl.handle.net/11536/90820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1098844&docId=207502
顯示於類別: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1. 942411H009017.pdf

若為 zip 檔案,請下載檔案解壓縮後,用瀏覽器開啟資料夾中的 index.html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