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客家族群產業經濟研究:以中港溪流域為例 |
作者: | 潘美玲 Pan, Mei-Lin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
關鍵字: | 客家族群經濟;中港溪流域;比較研究;全球資本主義;Hakka ethnic economy;Jhong Gang River basin;comparative study;Global capitalism |
公開日期: | 2010 |
摘要: | 本研究整合當前學術研究成果,並從宏觀整體區域角度,對於中港溪流域的客家產業經濟的歷史與變遷機制提供長時段,多層經濟面向的分析。分三年處理三個重要主題:一、粵籍客家移民的生存與生計:根據豐富的歷史材料與研究成果,建構從清末到日治時期,中港溪流域的粵籍客家經濟區域的歷史與空間,包括移民的早期開墾的生態與經濟生活(如經濟單位、性別分工)、市場圈的形成、重要產業的出現,以及與閩南、原住民各族群間在經濟交換上的互動與產業消長的歷史。二、客家族群產業的發展與變遷:包括產業商品鍊的構作,以及不同族群間在不同商品鍊的權力地位角色,並由與鳳山、頭前、後龍區域的資料比較,理解本區域客家族群產業的特色。三、族群文化與經濟產業的辯證:分析本流域客家族群產業「不變」與「變遷」的因素,釐清在地客家族群文化特色與產業發展的機制,以及本區域在歷經台灣工業化與都市化的資本主義發展與當前全球化的衝擊下,在地產業面臨的文化認同與生存生計的辯證關係。
接續第一年所整理的中港溪流域的開拓與漢人往內山拓墾當中的維生方式、社會組織與族群生產分工的關係,第二年將就該流域的產業經濟進行調查,尤其著重日治時期的資料,第三年研究繼續中港溪流域的產業經濟研究調查與比較研究,並從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體制下,檢視客家產業的經濟空間的建構與再建構。例如從中港溪流域的竹南和南庄兩地的產業經濟開發實例,竹南往工業化科技產業升級的方向前進,而南庄則與在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整合。另外,北埔和峨眉早期幾乎同時開發,也都是茶鄉產地,兩百年下來,北埔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峨眉則依然是農產業為主的經濟特色。可知地理空間本身作為一個經濟開展的舞台在不同歷史時段,根據政權的治理政策、自然資源的變化、與國際生產貿易的開展,所層疊出來經濟產業的發展,以及所啟動的社會人文的互動也會因之產生改變。透過這些地區不同發展的軌跡, 探索客家族群產業「不變」與「變遷」的因素,理解在地客家族群文化特色與產業發展的機制。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Hakka's ethnic economy in the Jhong Gang River basin since the Han immigrants arrived three hundred ago to the present. This is the third-year research of a three-year project. The major issue is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structuring and restructuring of Hakka’s ethnic economy in the global capitalism. Based on the published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this research will also explore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ident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官方說明文件#: | 99-0399-06-05-03-09 |
URI: | http://hdl.handle.net/11536/100298 https://www.grb.gov.tw/search/planDetail?id=2045828&docId=330700 |
顯示於類別: | 研究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