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兩岸科技投入產出效率比較之研究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output efficiency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
作者: | 蔡雅甄 徐作聖 科技管理研究所 |
關鍵字: | 科技政策;兩岸;資料包絡分析法;績效評估 |
公開日期: | 2002 |
摘要: | 科技發展是促進國家建設及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也是開創人類文明及豐富人生的泉源。因此世界各先進國家,為強化其國力、增進人民福祉、無不積極制定相關政策,並將「科技發展」列為政府施政與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然而各國政府對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的不同,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不但影響國家整體的科技發展及產業環境,更是形成國家產業競爭力之來源。 因此本研究以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兩地區為研究對象,以比較性研究方法,採取縱斷面分析,分別探討兩國90年代的科學技術發展;並以橫切面分析,綜合性比較各國總體科技實力、科技政策的規劃、研發體系的管理運作機制以及科技資源的投入與產出表現,最後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 (DEA) 來比較兩地區科技資源投入產出之效率性。 本研究整理兩地區90年代科技發展的特色與未來趨勢,發現中國大陸90年代科學技術發展以落實科教興國,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十五計畫」視為「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體部署」的藍本,是第三步發展戰略的第一個中長期經建計畫。其中內容重點包括經濟結構調整、西部大開發和進入世貿組織後的挑戰等三方面;台灣則是以國家六年發展計畫作為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希望可以在學術研究、產業技術、科技發展及國民科技知識水準都有大幅的成長。 最後總體科技績效評估結果,以台灣、北京、天津、山西、吉林、浙江、安徽、廣東、廣西、貴州、西藏及甘肅這12個地區最具效率,而陜西、江蘇、海南、新疆、山東、四川與湖南其無整體技術效率的原因來自缺乏純粹技術效率的傾向大於規模無效率,即相對的整體技術效率低與沒有達到最適生產規模較無關係。而青海、雲南、重慶正好相反,規模無效率的現象比較嚴重。 |
URI: | http://140.113.39.130/cdrfb3/record/nctu/#NT910230009 http://hdl.handle.net/11536/69974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Thesis |